Author:eureka

讓壓力成為助力 「人感受到巨大壓力時,反應往往是停止、後退並離開,但你並不一定要這麼做」你知道嗎?急性壓力反應,是你的身體在為了幫助你成功而進行動員。「對於壓力的焦慮可能是最負面的事情之一……人們認為有壓力是壞事,因此它們會想方設法來擺脫它,但是有時候其實不需要擺脫它。」「在某些情況下,壓力完全是精心設計的結果」當壓力來得剛剛好,它會:讓你更專注、更有行動力、以及更有解決問題的勇氣。壓力幫你在挑戰中,發現自己的韌性。(本文節錄自國家地理雜誌2025年4月特刊《壓力新科學》一書,作者:朱莉亞•斯克拉 Julia Sklar,大石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壓力不是壞事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心理科學教授蘇珊.查爾斯 Susan Charles透過日記和電話調查追蹤參與者的健康與幸福感。這項研究每隔十年進行一波主要的資料收集,於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分別進行三波,共2804名受訪者(年齡25 - 75 歲;女性53%、男性47%)。在每一波調查中,參與者連續8天,每天都要與研究人員進行電話訪談,並分享他們當天的生活情況。例如是否經歷什麼壓力源,這類壓力源雖然不至於威脅生命,但可能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有趣的是,大約有10%的參與者連續八天都沒有經歷一點點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壓力。根據這群人自評,他們覺得比一般人有更高的幸福感,較少出現其他慢性疾病。但是他們也表現出認知衰退的跡象,例如注意力、專注力下降、長短期記憶力變差、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差。(文獻來源: Emotion. 2021 August ; 21(5): 962–971. doi:10.1037/emo0000958) 並非所有壓力反應都是一樣的,「我們談的不是像創傷性壓力源這種非常負面的事情,而是一般生活中常見的壓力源。」這種壓力反應讓我們能夠體驗生活、促進學習。海馬迴是大腦中負責記憶與促進學習的腦區,它喜歡新奇感,成功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小壓力源,可以帶來大量的新奇感,並提供成長的機會。如果沒有這些日常生活的挑戰,大腦就會每況愈下。 壓力反應是保護機制 現代人通常把壓力和各種負面感覺連結在一起,例如挫折、焦慮或恐慌,但這個經過經過數百萬年演化而來的機制,目的並不是為我們帶來困擾,而是保護我們的安全。壓力反應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從頭到尾牽涉到一連串分子層級的精巧機制,這些機制廣泛稱為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觸發戰鬥、逃跑等反應,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幫助我們從壓力反應當中回恢復。壓力反應是為了讓生物能夠適應環境變化。身體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壓力反應,但持續的壓力反應,我們的身體需要付出代價,所以我們希望壓力反應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出現,當壓力源遠離之後身體就應該回到原本的狀態。 慢性壓力 當壓力反應無法恢復成正常狀態,就會變成慢性壓力,處於慢性壓力下的人可能會開始以某種方式去適應,一種讓自己感覺更安全、更沒有感受壓力的方式,但是長期下來這種壓力環境的負荷遠遠超過個人身體所能承受,最終,對身體健康造成損耗。這種身體的損耗又稱為調適負荷(Allostatic load),正常的壓力反應原本是一個動態平衡 (Allostasis),就像是有彈性的橡皮筋可以拉長之後又彈回來。但是當橡皮筋拉得過長或是持續拉長不讓它彈回來,結果就是彈性疲乏,也就是慢性壓力下的身體損耗,例如改變了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在體內的平衡狀態。 用來保護我們安全的壓力反應,如何變成讓人生病的慢性壓力? 1. 壓力一直進來,壓力反應無法回到正常值 2. 看到黑影就開槍? 習慣性的放大壓力反應 3. 壓力源已經消失卻無法關掉壓力反應 4. 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導致壓力反應過低 在《壓力新科學》一書中,提供七種管理日常和長期壓力的策略: 1. 相互支持的關係: 與家人、朋友和鄰居透過實體或虛擬的方式聯繫。參予社區活動。 2. 均衡營養: 規律進食,均衡攝取各種全榖物、水果和蔬菜。 3. 身體活動: 找到每天快樂運動的方式;在工作期間安排時間站起來伸展一下。 4. 接觸大自然: 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感受陽光灑在皮膚上。聞花香、聽鳥鳴,嘗試園藝。 5. 規律的睡眠: 創造一個平靜、無干擾、安全的睡眠空間。嘗試每天在固定時間就寢和起床。 6. 放鬆技巧: 深呼吸,關注自己的感受。冥想和祈禱也有幫助。 7. 心理健康護理: 如有需要,尋求資源和支持。提前規劃好感到壓力、憤怒或喘不過氣時該怎麼做。 ...

Read MoreRead More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QEWmlA-cNYq8QcmggTW7omyrG8jy1vxMdNo35pl1qbgp4sA/viewform 一、課程內容 心跳變異率(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臨床上可以用來代表自律神經的指標,而透過HRV生理回饋儀,可以即時顯示出當下的生理狀態,進行客觀的測量與呼吸訓練。藉此可以提升迷走神經的調節力,進而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提升抗壓能力。 臨床上發現,正念練習與HRV呼吸訓練很適合做結合。HRV呼吸訓練,會直接針對生理上調節自律神經,而正念練習透過背後的哲學觀、態度與技巧協助減壓、調適。兩者相輔相成以達到減壓效果。 此一日課會透過簡易的HRV生理回饋儀(舒壓儀),讓學員可以「客觀」且「形象化」的看到自己的壓力與自律神經狀態。帶領老師也會引導大家找到最適合調節自律神經的呼吸頻率和方法,並且結合正念和紓壓技巧,以在生活中應用。 二、課程大綱 (1)利用舒壓儀做自律神經檢測,了解自己的壓力狀態 (2)學習有效調整自律神經的HRV呼吸法 (3)HRV呼吸法與正念的結合 (4)學習如何應用HRV呼吸法與正念技巧幫助因應生活壓力 三、課程時間和地點 -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上午10:00-12:00,下午13:30-16:30(午餐須自理) -樸石教室:台北市大直捷運站3號出口步行約三分鐘 四、適合對象(年齡18-65歲成年人) -對自律神經好奇,想學習壓力調適的社會大眾。 -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想學習自我照顧者。 -希望透過「客觀」的「簡易版生理回饋儀」來協助自我覺察與自助。 -希望提升臨床知識與正念生理回饋應用的助人工作者。 -希望了解實際結合「生理回饋」與正念的專業人員。 五、講師介紹 林紀宇臨床心理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臨床組碩士 -經歷:奇美醫院緩和醫療中心、柳營奇美醫院精神科 -現任:慈恩心理治療所/禾好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 生理回饋評估與治療專業人員認證 -台灣睡眠醫學會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認證 -常擔任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工作坊講師,教學自律神經的原理與調適,並且臨床上使用生理回饋與心理治療技巧,協助自律神經失調者進行檢測與治療。 六、主辦單位 樸石學堂 七、課程費用: -課程定價5200元 -早鳥價4800元(須於20240630前完成報名) -兩人團報特惠4600元(須於20240710前完成報名) -0616講座夥伴特惠價4380元(須於20240623前完成報名) -其他優惠方案(需填寫優惠代碼) 八、匯款帳號 -戶名:樸石學堂,中國信託,銀行代碼822,帳號082540957576 【請確定繳費後,再填寫以下報名表,才算報名成功】 -樸石專員:林小姐,EMAIL: pushilearningcenter@gmail.com Line: https://line.me/ti/p/VctFozs9n0 -歡迎直接加入「樸石學堂LINE社群」 (可獲得最即時的課程訊息) : https://reurl.cc/ZAXbvl 九、課程聲明 1、本課程屬自我經驗性質的課程,學員需具備自主、自律學習能力。課程期間,請依課程引導進行練習。 2、本課程不適合以下狀況的學員參加:裝設心跳節律器者。 3、本課程非治療性團體,若您有明顯精神症狀或正處在急性期心理議題狀態,或是有相關生理疾患(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Read MoreRead More

回家心理諮商所 我們是從醫院、學校走入社區以及進入案家的助人工作者,一路上致力於關注生命的各項議題。 面對生命,從幼童到年老,從健康、亞健康到疾病,進入臨終、死亡,面對關係,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到人與寵物之間的關係。 在這人生的旅途中,若有些時候,需要有個空間來好好梳理思緒,安頓自己,也從整理的過程中重新看見自己,看見關係。 我們在這,陪你安心傾聽自己。 回家,回自己的心家,歡迎回家。 粉專:回家心理諮商所 https://www.facebook.com/mindhomecounseling 服務時間: 全預約制 請到諮商所網站預約 https://mindhome.com.tw/ 電話: 0912-608-017 (回家心理諮商所,與你在一起) 信箱: mindhomecounseling@gmail.com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華江一路608號7樓...

Read MoreRead More

情境圖/照片來源: Shutterstock                    文章作者: 蔡麗雲 博士 桌上有四副牌,其中兩副是好牌、兩副是壞牌。每次翻牌都會有贏錢與輸錢的機率。壞牌贏錢多輸錢也多,最終結果會是輸多贏少 (模擬短期利益);好牌贏錢少輸錢小,最終結果會是贏多輸少 (模擬長期利益)。經過100次翻牌之後,你能猜出哪兩副牌是好牌嗎? 這就是有名的愛荷華賭局作業 (Iowa Gambling Task,IGT) ,最早是由 Bechara 等人在 1994 年提出,目前被學界用來評估受試者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能力。 正常的決策者能夠在IGT過程中逐漸預感到好牌並避開壞牌。然而在腦損傷的病人 (尤其是與情緒相關的腦區) 則恰好與正常人相反,他們會逐漸選擇壞牌而避開好牌。 根據這個現象,神經科學家Damasio 認為「情緒」會在潛意識影響決策,這種影響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是不利的 (Damasio,1994年,軀體標記假說,Somatic Marker Hypothesis)。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t Simon也認為 「決策雖然是理性的,卻是一種有限的理性 。人容易因為過往的經驗、情緒等非理性的限制,影響決策行為。」 心率變異與決策的相關性 照片來源: Google學術搜尋 https://doi.org/10.3390/brainsci11020243 自律神經是影響情緒、壓力反應以及身心平衡的主要通道。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構成,交感神經負責促進身體機能,副交感神經負責抑制、放鬆。健康的自律神經需要兩者互相協調,才能讓人處於身心平衡狀態 (參考之前文章)。 心率變異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是一種評估自律神經活性以及評估其是否平衡的指標 (參考之前文章)。例如HRV的時域參數SDNN (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