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李湘芸 NAHA美國芳療師 一、認識自律神經 人的神經系統是非常複雜且重要的,神經系統由神經元細胞所構成,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及周圍神經系統,而自律神經就是周圍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自律神經系統可再分為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其不僅對維持心血管、呼吸系統及腸胃系統等生理功能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與大腦的邊緣系統有關,並影響記憶、情緒調控等心理層面 [1]。交感神經系統以正腎上腺素為主要神經傳遞物質,引起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加快等反應,讓身體處在興奮的狀態,以應對外界的變化;而副交感神經則以乙醯膽鹼為主要神經傳遞物質,使心跳下降、呼吸減緩、促進腸胃蠕動,負責維生功能及讓身體放鬆 [2]。整體來說,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是互相拮抗的,並依照環境的變化調整,來適應外在的狀況,因此兩者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二、芳療對自律神經的作用 芳香療法為一種使用香草、花或其他植物萃取出之精油進行的療法,可作為預防或治療的用途,改善生理或心理的健康;其具有低成本、非侵入性及不易過敏等特性;因為可經由呼吸系統、肝、腎排出,也不會累積在體內,與傳統藥物相比相對安全,所以芳香療法廣泛的被作為替代療法使用。精油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文明時代 [3],但芳香療法一詞在二十世紀初才開始使用。在全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指出精油的有效性,並表現出對健康、生活品質的正面看法,而目前大多數研究都專注於芳香療法對於治療憂鬱症、焦慮、肌肉緊張、睡眠障礙、噁心及疼痛等功效。 心率是最能反映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活性的指標,心率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則是一種測量連續心跳變化程度的方法,可藉由其分析來判斷自律神經的活性 [4.5.11]。一個有關薰衣草精油對中年失眠婦女自律神經作用的研究 [6],其分為控制組及實驗組,給予實驗組每周兩次二十分鐘的薰衣草精油芳香療法,共進行十二周。結果顯示,實驗組的HR (Heart Rate) 顯著下降,SDNN (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RMSSD (The square root of the mean of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djacent NN intervals)、HF顯著增加。因此可以證明芳香療法對自律神經的平衡具有正面的影響 [7]。 三、精油的使用與機制 精油是具有揮發性的有機物質,由飽和及不飽和的烴、醇、醛、酯、醚、酮、酚氧化物和萜烯類等物質構成的混合物,可產生特有的氣味。其可經由口服、皮膚或通過嗅覺進入身體發揮藥理作用[8]。而經由口服的精油是最有效的芳香療法,因精油為親脂性,可以輕易的被運送到全身。雖然在法國與德國芳療師會給予口服精油,但在美國與英國僅限於吸入與局部應用 [9]。在台灣,口服精油也是非常具有爭議性的 [10]。純度高的精油可能會對肝臟帶來負擔,濃縮的精油若直接接觸到黏膜,可能會導致口腔黏膜與食道灼傷等問題,因此若要口服精油一定要有芳療師的指導。利用皮膚或嗅覺的芳香療法則可透過擴香氣、泡澡、按摩或是指壓等方法來進行;目前最常被使用來進行局部按摩或吸入治療的精油為薰衣草精油,也是毒性最小最不易引起過敏的精油。非口服的芳香療法是同樣有效、快速且低風險的,因此不建議選擇高風險的口服方式。吸入式芳香療法藉由呼吸路徑來產生作用,鼻腔的背部有超過一千個的嗅覺神經受器,能通過顱內嗅球直接連接到下丘腦的邊緣系統,進而連接到自律神經系統。其揮發性的精油能透過此種方式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也可透過肺泡進入毛細血管。而局部應用之精油則可通過皮下組織進入毛細血管,隨著血液通過血腦障蔽,進而影響整個中樞神經系統 [9]。 四、相關研究結果 透過許多研究證實,揮發性的精油能有效治療慢性疼痛、憂鬱症、認知障礙、失眠及壓力相關的疾病,並進一步發現它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及細胞毒性的作用。薰衣草所含的芳樟醇及乙酸芳樟酯已顯示出具有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的功能,也被認為能調控cAMP的活性,而cAMP活性的降低則與鎮定有關。一個探討薰衣草芳香療法對經前情緒症狀的研究,將受試者分為芳療組及控制組,給予十分鐘的吸入[12.13.15]。並發現芳療組HF有顯著的增加,而HR則有顯著的下降;情緒狀態量表(POMS)中,憂鬱及混亂的分數也顯著的下降了,顯示薰衣草精油能帶來舒緩、改善情緒的功能。另一研究探討芳香療法降低老人憂鬱、焦慮、壓力及疼痛的效果,分為控制組及介入組,介入組給予四周薰衣草及佛手柑精油的療法...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