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文章作者: 蔡麗雲博士
人類大腦的杏仁核 (amygdala) 是負責處理情緒的中樞,會將當下外在環境的刺激與過去的經驗作連結,尤其是焦慮、恐懼有關的經驗。大腦的前額葉皮質 (prefrontal cortex) 則是負責收集各種外在資訊進行分析判斷,然後再告訴杏仁核做出正確情緒反應。但是在緊急狀況、或是慢性壓力反應之下,大腦前額葉皮質出現缺陷、或是杏仁核過度活化,都有可能造成大腦前額葉皮質還沒搞清楚狀況,杏仁核就搶先啟動戰或逃模式«註¹»,於是看到黑影就開槍。要避免杏仁核過度反應,首先要讓大腦前額葉皮質與杏仁核的迴路連結變強,讓理智判斷能快速控管情緒反應 (1)。
八週心率變異生理回饋增強大腦額葉皮質與杏仁核連結
2021年六月的神經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雜誌發表一篇利用靜息態功能性磁振造影 (resting state fMRI) «註²» 觀察健康成年人,在為期8週的心率變異生理回饋 (HRV Biofeedback) 訓練前後的腦功能變化。其研究結果證明,心率變異生理回饋訓練在提升自律神經活性的同時,也伴隨增強大腦前額葉皮質與杏仁核之間的迴路連結 (2)。
圖片來源: 神經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雜誌原文連結
研究對象: 32 名健康的白人受試者完整參與這個研究。首先將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受試者配對,然後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15 名參與者進行心率變異生理回饋訓練(7 名男性;8 名女性;年齡:30 ± 8 歲)。17 名參與者進行對照組訓練 (以玩手機遊戲取代心率變異生理回饋訓練),(8 名男性;9 名女性;年齡:29 ± 10 歲)。
實驗步驟:
前測: 受試者在休息狀態下進行fMRI量測,並同時測量手指的脈搏。前測是為了 先確認與情緒相關的腦區與心率變異具有相關性。並同時收集心率變異生理回饋訓練之前的功能性腦區以及心率變異數據。
連續8週心率變異生理回饋訓練介入(3): 實驗組進行HRV Biofeedback訓練,每週必須進行五次訓練,包括四次在家訓練和一次在實驗室接受指導訓練。對照組的受試者以手機遊戲取代HRV...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