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分享

文章作者: 王菀姿諮商心理師 「你想太多了!」、「你不要想太多!」、「要多想一些正面的事。」’「轉念~,要轉念~」。 這些句子似乎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回想曾經在心情不好時與一些朋友分享自己的難受情緒,有時會收到類似的回應,但是,當我們遇到威脅、壓力而無法應對時,真的可以單靠改變想法來改變情緒嗎? 有位朋友曾告訴我,他在情緒張力大的時候,講的話常常會變得讓人聽不懂,如果要讓人聽得懂,自己要花加倍多的力氣才能將句子組合得恰當,而且還不一定能讓人明白。他詢問,有沒有辦法在一開始就幫助自己情緒調降下來,讓自己不要那麼痛苦。 有些心理治療的取向將焦點先放在想法上的改變,進而改變情緒;但是當人的身心因創傷事件常處於過度激發或過低激發的狀態,就像搭乘情緒的失速列車,讓人感到失控與不安全。創立感官動能心理治療取向的奧古登認為,受創傷的人在情緒的上下擺盪久了,會越來越無法停留在中間的「容納之窗」。 心理師與來談的個案進行個別諮商的時候,除了一般的口語晤談,有時候我們也會帶領個案進行一些體驗式的行動,以促進個案更多的自我覺察或是協助其調節情緒,其中一個我很喜歡的覺察體驗是「放鬆的身體掃描」,這是一個專注在此時此刻及當下的練習,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呼吸,專注覺察身體各個部位的知覺,可能是背部靠著椅背的觸感,或是膝蓋的酸痛;在身體掃描的過程,隨著將意識放在鼻子的吸吐、對身體感官的覺知,心跳跟著穩定下來了,而心情也變得比較放鬆。 是的,當情緒這台列車能以穩定、安全的速度前進,我們才有力氣欣賞沿途的風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好好呼吸,遠離情緒黑洞。...

Read MoreRead More

僅為情境圖/取材自Shutterstock 文章作者: 楊漢章 諮商心理師/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長 一定要說出自己的問題嗎? 你是否常常緊張焦慮、不知道怎麼表達?然而做了檢查卻不知道有什麼不適,醫生或許會提醒你是否生活壓力大,然而你也對自己壓力的感覺不清楚。或許很多人告訴你要諮商,也許你也嘗試過。然而一想到諮商,就不知道該從何講起,有時候談話本身又導致了壓力。 確實因為心理師的訓練,需要透過您提供的訊息來協助你更了解自己,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況。然而在我的諮商經驗中發現,其實不少人對於面對諮商中的提問,以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是感到焦慮的,尤其是要聚焦在難以忍受的事件上。 或許你可以想一想,面對想要解決的壓力困擾,你是否有以下的情形? 1. 光想到事情,就感受到強烈的情緒,難受到想要停下來,或是難過到講不出話來。 2. 覺得遇到的事情很丟臉,或是對於求助這件事覺得羞愧,因此要開口會覺得很掙扎,說不出口。 3. 要把壓力事件講清楚需要花很久的時間,但又認為無法舒緩壓力帶來的生理感受,除了原本因壓力帶來的生理不適,又加上表達的焦急。 如果你有上述這些狀況,或許就像一個負向循環:我有困擾,我需要開口述說困擾才能得到幫助。然而我無法開口述說自己的困擾,因此我就沒辦法得到協助,如果你有這些擔憂與感受,或許你蠻適合運用「生理回饋儀治療」,先得到一些情緒與生理的舒緩。 大腦科學研究指出,當人情緒太過激動時,大腦皮質與情緒中樞杏仁核之間的連結會中斷,我們的理性邏輯思考會變得難以發揮功能。因此,在情緒高漲的當下,自然很難把事情講清楚。面對這樣的僵局,或許一開始可以嘗試非口說的治療方法,給予自己面對困境的新出口。試著先幫助自己生理慢下來,調節自己的自律神經活動,並且恢復大腦與杏仁核的連結,讓自己不會過度反應,而能回復到事實層面去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而「生理回饋治療」正可以克服上述的困難。 什麼是「生理回饋治療」 「生理回饋治療」是透過結合精密的電子儀器設備,進行訓練自己面對壓力的生理反應。透過儀器所回饋的訊息,使用者能夠立即了解當下自己內在較難覺察到的生理感受。藉此逐漸訓練自己覺察自己的身體感知,並且掌握具體降低自身緊繃的方法。 壓力與人的自律神經有很大的關聯。人體的自律神經主管生理的自然循環,其中交感神經系統幫助人可以面對活動,而副交感神經系統則是協助調整回休息狀態。理想情況,人的生理會自動調節兩者的循環,人在需要工作的時候可以工作,在需要休息的時候可以休息。然而日常生活的工作與心理壓力,往往會打亂內在自然的循環,使得人在要工作的時候沒有動力,或是工作後無法切換為休息狀態。 當你過度緊張或是長期處在壓力底下,你的交感神經可能處在持續過度活化的狀態。你的身體就像是一部火車,停不下來。因此,可能會有相對應的生理症狀,例如:肌肉緊繃、腸胃消化不良、睡眠問題,或是心理上注意力過度窄化,難以管理情緒反應,難以理性思考。試想,長期下來將因此在人際上、家庭上、工作上延伸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雖然,我們無法去控制自律神經,但是我們可以間接影響它。我們可以使用的方式就是採取腹式呼吸的方法。讓自己試著注意自己的呼吸,採取鼻子吸氣,嘴巴吐氣。每一次吸氣吐氣時,注意自己的腹部會隨之起伏。讓自己想像自己的腹部像個氣球,當你吸氣時,氣球會充滿空氣。吐氣時,氣球會消氣。持續進行腹式呼吸,將持續刺激橫膈膜上的神經,間接調節自律神經。 生理回饋治療如何進行 在進行生理回饋治療時,因能得到儀器的回饋,使用者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使用eureka可以評量壓力指數,可以觀察心率的變化,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你可以找到最適合你的呼吸頻率,並且有步驟地提升調節情緒的能力。 實際進行時,會分別評估你在自然狀態下的身心壓力指標,以及處在壓力狀態下的身心壓力指標。最後也會評估你調整自己壓力的策略是否有效。心理師將根據上面資訊,回饋給你整體的狀況。後續將依據此結果進行訓練。 生理回饋結合催眠的運用 生理回饋治療從生理方面緩解面對壓力情境的反應。當透過適當的訓練,你掌握自己的壓力反應的能力增加了。若再加上催眠引導,你能夠學習到運用心像與自我暗示,更能擴大你面對壓力的能力。 或許當你更能調節自己的情緒,你較不會擔心自己被情緒淹沒。或許屆時,你想要更進一步去談論事件細節,你已經有更好的準備去面對與對話。 給自己暫停下來的自由 有人會認為放鬆只是表面效果,質疑放鬆並不能解決問題。然而,當一個人持續處在壓力與焦慮的狀態,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更可能因為壓力而採取無效的方法,使得問題變得更嚴重。因此,適時讓身心慢下來,處在較有彈性的狀態,對於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是重要。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Rollo May曾說過:「人類的自由包含著我們有能力在刺激和反應中間暫停下來。在暫停中,去選擇一個我們希望的反應。」若能夠創造出「暫停」的能力,就可以帶來部分的自由。因此,如果因為口語表達而阻礙你得到協助,這是非常可惜的。就讓「生理回饋治療」成為幫助你獲得自由的方法。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電話: 02-2371-5808 信箱: mentalhugboai@gmail.com...

Read MoreRead More

文章作者: 王菀姿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與來談的個案進行個別諮商的時候,除了一般的口語晤談,有時候我們也會帶領個案進行一些體驗式的行動,以促進個案更多的自我覺察,或是協助其調節情緒。 這一天,HRV生理回饋儀(以下稱之為舒壓儀)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在個別諮商時使用舒壓儀檢測身心壓力狀態,讓個案不再憑感覺去感受壓力大小,而是使用科學化的方式促進個案覺察壓力。 在諮商室,透過舒壓儀的呼吸引導,個案練習專注於呼吸,在緩慢的呼吸之間,經歷當下的此時此刻,也體會到原來在生理上專注有效地呼吸,能夠回饋到心理層面的平靜與放鬆。 好好呼吸的放鬆練習,確實能帶來身心調適與平衡,而個案也能因此得到一個小小的成功經驗,在日常生活遇到壓力情境時,可以複製這個成功經驗,來協助自己緩和壓力強度到比較平穩的範圍。 放鬆,不是遙不可及的,但,需要刻意地練習。 邀請您可以每天給自己一點點呼吸覺察的時間,只要覺察呼吸當下的樣貌,去感受氣息的流動,帶著尊重、覺察與同在的態度,即便是三十秒或一分鐘,讓漂泊不安的心,溫柔地安住在身體裡,您也享受身心合一、平靜安穩的感覺喔。...

Read MoreRead More

文章作者: 王菀姿諮商心理師 疫情警戒升級以來的這段時間,你好嗎? 從一開始每日看新聞千百回,到現在也許還是日日看新聞千百回,可能有人已經開始找到防疫生活的步調,然而,仍有許多朋友深受警戒階段的禁制所苦;生活與工作亂了節奏,期待疫情趨緩的希望一直延後,本來打算好好撐住的心情又再次降到谷底,好像坐雲霄飛車一般,未知感與驚嚇度忽高忽低。 很想回到以前相對舒適與自由的生活,但同時又知道這次我們戰鬥的對象-病毒,不是省油的燈。我們努力振作、幽默以對,但其實內心波濤洶湧,有時候也會擔心,會不會什麼時候就撐不下去了? 這樣的憂慮除了影響情緒,也影響到我們的生理產生了一些反應,有時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太順暢的感覺,有時候好像喉嚨不太舒服,感到虛弱虛弱的,甚至有時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中標了!? 我們,到底怎麼了? 簡單來說,面對未知的壓力或焦慮,我們容易經歷一種「身與心的連結失常現象」。面對生活、人際或工作的壓力,我們習慣性的承受壓力,不知道自己壓力很大,忽略了身體的訊息,身心都在一種高度緊繃的狀態,但我們只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於是呈現「心跑得比身體還快」,身心處於分開的狀態,長期累積下來,自律神經容易失調,身體容易生病,自己的狀態或人際關係可能越來越緊繃,也越來越不快樂。 什麼是「心跑得比身體還快」呢? 心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名詞,其實具體來說,我們在思考、知覺時運用的是「意識」。「意識」是一種心智狀態,可以將來自感官、記憶與這些心智過程傳來的訊息加以擷取、操作與運用!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運用這樣的能力來感知與決策行動,例如:當開車的時候,我們看到紅綠燈的紅燈亮起,知道要踩煞車,或者在肚子餓的時候,在腦中搜索各種回憶中的食物的味道,可能考慮了用餐的時間點以及熱量是否太高,或是好久沒有吃到某種味道,特別的想念,然後決定要吃哪一家的餐點。藉由意識,我們可以控制知覺、記憶與心智訊息。 大多數的時候,意識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處理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有時候也會發生過度運轉的情形,像是明明到了該睡覺的時候,腦袋瓜子仍然快速轉動,把各種今日昨日發生的人事物檢討一遍或是將明天接下來幾天覺得會遇到的危機先拿來預防演練,然後,就焦慮到失眠了。 因為思緒、想法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經常停留在過去、未來,甚至飛到我們創造出來的想像裡,一旦我們進到想法或情緒的洞穴裡,有時會變得偏頗、失焦,甚至太過於放大自己或過度自責。遇到意識跑太快或分心、跑掉了,與身體當下活動不一致時,就是一種「心跑得比身體還快」的狀態。 當我們的身心長期失連,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遍佈於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調控著心率、呼吸、肌肉收縮程度、腸胃系統等生理反應。一開始可能只是覺得睡不好,後來變得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或者一開始是腸胃不適,後來變成腸燥症或胃食道逆流、胃潰瘍,也有可能一開始的緊張、定不下心、想東想西,到後來變得焦慮與恐慌不安的狀態。 我們的身體發出類似「慢一點,等等我」、「請看看我的需要」等求救訊號,但長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知而不察的習慣,讓我們生病了。 那該怎麼辦呢? 要如何才能做到心不要跑太快,然後可以身與心的連結呢? 要達到人在心在,減少身心分離,最直接的做法便是將意識帶回到身體當下正在做的事。我們的身體只能存於現在,無法回到過去,也沒能像電影情節跑到未來,身體就是存於當下。 所以,當我們在焦慮不安時,或者平常的生活中,可以訓練自己時時刻刻覺察。如果發現人在心不在,也就是心已經離開當下身體正在進行的事情,將注意力轉移到身體,練習溫柔地把心帶回到當下。 "從身體覺察來幫助自己,讓身體與心重新連結,而非從想法或情緒。如果我們想要讓心安放在當下,那麼將意識,即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身體的覺察上,便是一個最好的練習。" 這其實就是一種正念練習,是「一種對當下時時刻刻保持不帶評價的覺察,而且需要刻意練習。」意思也就是說:練習覺察,帶著非評價的態度,時時刻刻皆可練習,而且還需要刻意地練習。 最簡單入手的正念練習便是練習覺察呼吸。呼吸是維持生命的的關鍵,也能直接反映身心的實況,其實通常我們在遇到壓力的時候,神經系統會啟動交感神經,也就是當我們緊張或難過的時候,吸氣的時間會多於吐氣的時間,所以呼吸會變得短淺,而放鬆的時候呼吸相對緩慢。 呼吸覺察時僅是覺察呼吸當下的樣貌,允許氣息以自身的速度流動,尊重呼吸的速度,維持自然的呼吸,例如:長呼吸的時候去感覺這個氣息是深深長長的,短呼吸的時候覺知到這個氣息是短短淺淺的,或者也可以專注在一個定點,例如隨著胸腔的起伏去感受氣息的流動,或是在吸氣時,領受氣息進入體內,覺察身軀因此而鼓脹,當吐氣時,隨著氣息的離開,身體自然放鬆下沉。 這樣的呼吸覺察也許一次只要三十秒、一分鐘或者五分鐘,可以利用坐車通勤時間、工作開始之前或是緊張焦慮時,進行呼吸氣息的覺察,如果能夠「有意識的」把吐氣時間加長,當吐氣時間緩緩的、輕鬆的,比吸氣時間長的時候,我們的緊張也會慢慢的得到舒緩。 不過,有意識的覺察及專注自己的呼吸是需要練習的,就好像一些需要接受身體訓練來恢復或增強身體功能的人,會需要至少固定每週一次,去找可能是物理治療師或是健身教練,經由他們的指導,來知覺身體狀態與調整身體動作。 呼吸覺察也是一樣可以經由被帶領學習而漸漸熟練,建議可以找心理師來協助你進行紓壓放鬆引導,同時也可以使用心率變異生理回饋儀(以下稱舒壓儀)做為輔助工具,藉著儀器的測量,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率、壓力指數、情緒反應靈活度、放鬆指數及活力指數。 根據每個人症狀的不同,心理師會藉由協助你體會平常也許沒特別覺察的壓力反應,幫助提升你的感受力,進一步使用舒壓儀的呼吸引導,即依著呼吸頻率來調控心率,配合舒壓儀進行腹式呼吸來達到呼吸頻率與心率反應的同步,持續的練習可以增強我們的副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的調節能力,隨著身體調節能力漸漸變好,身心也回到安在的狀態。 另外,由於我們可以「看見」客觀的數據,也比較不會覺得呼吸放鬆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感覺。並且,心理師也可以與你一起討論生活樣態、思考形式與行為模式,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壓力管理方式。 鼓勵你除了在晤談室的學習,可以配合回家持續的練習,常常保持對身體的覺察,當覺察到自己分心的時候,可以將注意力帶回到當下的呼吸上,如此累積下來,才能修正過去的慣性,建立身與心的連結。 相信當你開始這麼做的時候,便能夠感受到那種活在當下的美好,而這樣的快樂,可以使我們更有穩定與安定的力量,來面對人生前方的旅程。我們是值得被看見的,讓我們好好陪伴自己,來場身與心的連結吧! 參考資料: 胡君梅、吳毓瑩(2013)。正念減壓(MBSR)團體性質之探究-對照於團體治療/團體諮商。應用心理研究,58,233-250。 胡君梅(2018)。正念減壓自學全書。新北市:野人文化。 蘇益賢(2020)。從此不再壓力山大-給忙碌人士的紓壓撇步。台北市:時報文化。 竇金城(2016)正念在促進心理健康上的運用與機制。輔導季刊,52(3),60-71。 Lehrer, P. M., & Gevirtz, R. (2014).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how and why does it work?.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756. Mirjana Prpa, Ekaterina R. Stepanova, Thecla Schiphorst, Bernhard E. Riecke, and Philippe Pasquier. (2020). Inhaling and Exhaling: How Technologies Can Perceptually Extend our...

Read MoreRead More

文章作者: 王菀姿 諮商心理師 如果能夠擁有三樣珍貴的東西,從以下九樣會挑選哪三樣呢? □自由 □平靜 □健康 □時間 □陪伴 □珍貴的友誼 □互相扶持伴侶 □充足的睡眠 □感恩善良的心 丸玩藝前些日子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抽獎活動,活動結束後統計票選結果,獲得第一名的是健康,第二名是平靜,名列第三名的是時間和充足的睡眠。原來我們默默真心覺得健康重要,但在生活中被各種任務或壓力怪獸打著跑。   我們的心焦慮發慌、跑得比身體快,更是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最直接受影響的是睡眠的品質,然後這些力道持續作用在我們的身上。 參與壓力檢測的學員在心理師帶領下,使用舒壓儀的呼吸引導,有意識地加長吐氣時間,驚訝地發現:「原來我沒有真的在呼吸!我的呼吸很短促、表淺,難怪我常覺得氣不足⋯。」另一位學員則分享:「我的大腦好像跑得很快,心也會跟著跳得快!藉由舒壓儀引導呼吸,當下專注在吸氣與呼氣,後來發現心情慢慢地也跟著心跳和緩了!」 壓力已是我們都會遇到的身心課題,但健康真的很重要啊,邁向這個大目標之前,若是想了解自身的壓力指數,您可以找心理專業人員陪您一起進行壓力檢測,亦可探討壓力來源為何,以及看看有何適合自己的舒壓管道喔,例如:我們可以先設定小目標,像是一天給自己四分鐘練習三角呼吸法,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舒服的坐著,讓身體腰桿打直,將意識專注在吸氣上,時間維持四秒,接著慢慢將氣吐出維持四秒。然後在吐光的狀態,暫停呼吸維持四秒,接著再吸氣四秒,如此約五到十次。 從呼吸練習小小的放鬆,為自己的心留一處陪伴自己、愛自己的小小空間吧,讓我們打擊壓力怪獸,邁向健康吧! 順道一提,丸玩藝也有提供壓力檢測服務喔,歡迎丸友們私訊預約檢測,檢測時間30分鐘,包含壓力指數檢測、探討壓力源、呼吸引導舒壓😊。...

Read MoreRead More

文章作者: 李汶軒 諮商心理師 經常到大學進行紓壓講座,很特別的是今天的紓壓講座,承辦單位特別在說明講座期待時,提到希望透過生理回饋的方式來感受紓壓的原理,在接下講座的邀約後,想到了這剛好可以用舒壓儀來做體驗與示範,聽眾透過實際的操作體驗後,也比較可以獲得深刻的紓壓感受。 在講座過程中,先使用舒壓儀讓聽眾可以檢測自己目前的壓力狀態,接著帶入簡短的生理回饋原理、知識,然後再進行簡易的腹式呼吸, “透過舒壓儀當中的呼吸引導,來幫助聽眾體驗呼吸練習帶給自己身體與心理不同感受的變化。” 在演講後的回饋中,看到聽眾對於放鬆紓壓技巧能夠有所收穫,理解自己的壓力狀態以及如何透過呼吸調節的方式幫助自己紓壓,簡短的舒壓儀呼吸練習體驗活動,能夠帶給大家有這樣的感受,真是太好了。 ...

Read MoreRead More